事实上,新媒体就是革新,革新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试错。
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倒下,对应的是新一波浪潮的飞速崛起。
新媒体创业还在靠心灵鸡汤? 进入十月,界面新闻蓄力已久的短视频纪录片品牌箭厂马上发布,前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网负责人邱兵的创业资讯短视频项目梨视频也要推出。
新闻资讯短视频在中国马上成为继直播热门之后又一拨新媒体浪潮。
更有意思的是,箭厂发布的第一部作品名字叫《假如有一天YY破产了,我如何解决?》,而诞生于2015年的移动直播鼻祖Meerkat则在近期宣布终止服务,国内千播竞帆的局面也飞速冷却下来,关于网红主播网络红人和打赏模式的负面新闻愈加多。
新媒体新的一页就要翻开了吧。
事实上,新媒体就是革新,革新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试错。
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倒下,对应的是新一波浪潮的飞速崛起。
大家非常难说新闻资讯短视频的浪潮能持续多长时间,但这波浪潮,由于Newsy、VICE、NowThis等海外企业的飞速崛起而被寄予投资的厚望。
NowThisNews是赫芬顿邮报旗下的团队,成员包含原ABC、CNN、华盛顿邮报和赫芬顿邮报的资深记者,研究美国的时政、科技等范围。
其视频内容简短有趣,步伐迅速。
其播放量和粉数目都在近期迅速翻倍地增长。
有人把Newsy译为新闻懒人包,用极短期讲解新闻来龙去脉,这种模式也在华语区域得到迅速地复制。
VICE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媲美CNN、BBC如此的老牌新闻视频提供者。
当然海外的传统媒体也有很多在进步我们的新闻短视频品牌,在业界备受推崇的可能要算半岛电视台的AJ+了。
国内也有不少类似的品牌,如北京时间、看看新闻网。
可惜的是看看新闻网并没向着短视频方向进步,而是向着一个24小时频道的路子走去。
其实这类新闻资讯视频提供者在制作的形式上可能各有不同,在传播方法和理念上也有差异,但基本算是代表了一波时尚。
其重点当然在于探索而不是相互抄袭,这类网站的一个特征都是坚持原创,或者搭建创作平台,吸引有肯定基础的创作人来开启或者完成作品。
在传播上也借用其它途径为主。
对于流量的态度和所有些网络企业还是相类似的。
在资金推进下,做个全新的企业当然很好,所有可以从白纸开始,没任何的羁绊。
但对于今日头条如此的企业来讲,他们也不想舍弃这波浪潮。
继千人万元计划之后,今日头条拿出10亿元人民币补贴短视频创作者。
拿钱砸,就是这么的爽气。
但说实在的,不论是今日头条还是其它网站,拿出来的视频制作成本都是偏低的,他们的经费其实也只能象电视台做纪录片那样保些重点选题。
说到经费问题,大伙都在摇头,或者争论钱多钱少的规范。
其实假如视频本身是赚钱的,花多少钱,收多少钱就不是标准争论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做的问题了。
当然在时尚初始阶段,靠流量变现的当下,短视频怎么样盈利仍然是那些想投资这个行业的大家需要想了解的事情。
我在和梨视频有关职员的交流中,听到他们把盈利寄望于生态。
梨视频的投资人也投资了微鲸电视机,而网络智能电视机将成为新闻资讯短视频的非常重要出口,也成为盈利的生成点。
这个盈利方法将仍然是广告,当然这类广告又会比传统电视广告更灵活,更新鲜。
比如在实时收视率影响下的广告实时竞购系统,在不一样的短视频前后插播,会更有效率,也更能让短视频生产者取得更多的收入回报。
当然作为民营的大多数新闻资讯创业单位,都在小心翼翼地回避某些内容,而那些更富心灵鸡汤的内容,在全球都被证明是有效的,会得到重点眷顾。
假如你也想进来淘金,可以多去关注下这方面的内容。
或许在这波浪潮中,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名人、大V、网络红人。
当然那些还在传统电视台、报社体制内的人将会更便利地转行到这个充满刺激的新业态当中来。
其实不管形式怎么样变化,内容为王,内容创业都是所有新媒体革新所追求的。
找到合适我们的内容,把这类内容做到极致应该是内容创业人士们的一致追求。